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怎样(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分布图)
来源:好上学 ??时间:2022-08-27
她塑造过最时尚亮眼的“白素贞”,用“谯国夫人”表达和平,她说现代女性应该有自己的生活主张,敢爱敢恨,勇于追求,勇于表达,不一定完美,但一定要自信。她是国家一级演员曾小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是醉心于粤剧表演艺术,文武兼长的广东粤剧院院长,与此同时,她还是全国人大代表。
在台上,她用俊丽端庄的扮相、圆润委婉的唱腔、酣畅淋漓的武戏为观众带来视觉盛宴;在台下,她尽心尽责、勇于实践,以争取粤剧新观众为己任,努力让粤剧发扬光大。两会期间,曾代表脱下华丽精美的戏服,换上优雅沉稳的西装,带着对传统文化发展的深思走进会场。她告诉记者:“这次我建议鼓励戏曲创作和海外传播,以及建议成立广东戏曲学院......”。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粤剧院院长 曾小敏 受访者供图
履职五年,忙而不“茫”
奥一新闻:曾代表,这是您履职的第五年,可以分享一下这几年来的心得体会吗?
曾小敏:履职这几年,我忙而不“茫”。行政职务和演出任务的交织,确实会增加我很多的工作量,甚至在某种意义上会彼此干扰。但我和我的团队在努力推广粤剧文化上方向明确,目标清晰。
另外,这五年来,在文化主管部门和各界媒体朋友的共同努力下,更多的市民和更年轻的文化爱好者充分加入到全省文化建设的大军当中,逐步形成了广东岭南特色的文化现象和表达。让广东特色已然形成广东模式,成为基于文化优势引领下,经济繁荣发展的成功模板,真的让人欣喜。
奥一新闻:本次全国两会,曾代表带来了哪些建议?
曾小敏:今年我提出的建议,主要是关于鼓励戏曲创作和海外传播,以及成立广东戏曲学院。
粤剧要创新,也要出海
奥一新闻:作为粤剧艺术家,新时代的粤剧工作者,您可以谈谈如何更好地进行新时代的粤剧创作吗?
曾小敏:其实,近年来传统戏曲频频出圈,在国内乃至国际范围内吸引了很多媒体人和年轻人的关注。以粤剧为例,全国首部4K全景声粤剧电影《白蛇传·情》,上映不到20天就刷新了中国戏曲电影票房纪录,被称为中国戏曲电影新的里程碑。它的惊艳在于对粤剧古典表演传统进行了现代重塑,用粤剧连接起了古代世界与现代世界之间的鸿沟。当利用好优秀文化土壤,与当下生活无缝链接融合,就能生成如今的流行文化和时尚文化。
奥一新闻:您觉得粤剧的海外传播有哪些优势,以及有着怎样的意义?
曾小敏:优秀的戏曲能打破时间、空间、语言的局限,最具中国特色、独具东方审美的艺术,更容易吸引国外民众来了解中国文化。而且在全球共疫的大背景下,人们渴望以另外一种精神面貌了解彼此的生活,共享并创造彼此更多的内容价值。因此,借助新媒体传播渠道和国际多种平台,支持中国戏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构建新时代文化自信,树立“文化中国”海外形象的重要任务。快速推动优秀戏曲作品走出国门,讲好中国故事,关乎文化自信的树立和中国价值的有效传播。
奥一新闻:对于粤剧出海和粤剧创新,您有什么具体的建议?
曾小敏:首先我建议成立戏剧创作数字库,政府进一步加强指导和支持,激励更多编剧创造好的主题和题材,建立可供重点院团创作排演的剧目剧本库,让具备剧本创作、舞台创意、国际化视野转化能力的专家学者固定为专业院团的合作备选机构。
其次,可以成立戏曲作品创作传播专项基金,扶持优秀剧目走向国外,对重点题材作品进行“创作、演出、推广”一条龙扶持政策,这应该是输出中国文化稳妥、有效的方式之一。而且就目前的普遍认知来看,中国传统文化在国外的认知度和美誉度更高,更有穿透力和文化的识别度。
最后,我希望共建新媒体戏曲频道,指导新媒体传播平台,加大与戏曲合作力度,加速合作进度,有侧重点地对重点项目的流量引流,增加国内外群众的关注度。
人才储备不足,建议成立本科院校
奥一新闻:您希望成立广东戏曲学院,为什么有这个想法?
曾小敏:广东戏曲资源丰富,粤剧、潮剧、广东汉剧、雷剧等四大剧种与山歌剧、粤北采茶戏、正字戏、白字戏、西秦戏、紫金花朝戏、乐昌花鼓戏等小剧种并存。但现在剧种发展面临困境,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人才储备不足,人才梯度培养衔接能力不够,人才有机管理体系没有生成。
北京、上海、江苏、河南等地,均成立了专业的本科类戏曲院校。广东戏曲的培养则依托专科戏曲院校,粤剧仅有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可提供教育支援;潮剧培养只能委托中国戏曲学院代培;湛江艺校目前也因发展困难,仅能开设雷剧培训班。至于像采茶戏等小剧种,只能委托广东舞蹈戏剧学院的粤剧班进行粤剧培训,再回到本剧种重新学习剧种特色。更不要说戏曲的编剧、导演、灯光、舞美、服装设计等,只能进驻极个别院校的影视类专业进行培训。
传统戏曲周边产业的发展状况也令人担忧。曾经辉煌一时的中华戏服厂因无专业设计人才而倒闭;广东戏服设计制作只能依托上海戏服厂等外省企业完成。为了缓解各专业部门人才短缺的问题,广东各剧种都在积极选送部分优秀人员报考中国戏曲学院,但一方面招收名额不多,且更多人毕业后选择留在北京或者改行就地安置;另一方面委培人员大多按照统一的京剧课程进行培养,与广东各剧种的特色定制要求无法衔接,导致即便学成归来也“水土不服”,没有了广东本土地方戏特有的韵味和理想中应有的舞台呈现。
奥一新闻:对于广东戏曲学院教学、管理,您有什么设想和具体建议呢?
曾小敏:广东作为文化强省,目前基本没有完善的、全面的戏曲人才培养院校,面临着如上我提到的问题,此外,升级教育和继续教育资源匮乏,普遍渴望再深造的刚性需求与高端专业教育资源稀缺的矛盾突出。所以,基于对传统文化事业发展的实践和责任,立足高水平文化建设的思考,我建议成立全日制的广东戏曲学院,重点面向粤港澳大湾区进行招生,对标中国戏曲学院或上海戏剧学院的设置。结合广东本土的戏曲特色,开设专业教学,进而针对大湾区各剧种进行拯救式保护,对专业艺术人才进行专业化培养,实现各优秀剧种的特色化发展,做到系统科学、持续规范地开展教育和演出工作。
奥一新闻:您可以谈谈大湾区文化建设目前取得成就和面临的机遇吗?
曾小敏:《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三年,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大湾区经济文化逐步形成独有的特色,而湾区也有着世界前沿的视角,从粤剧成长创新来看,可以带来旺盛的生命力和非凡的活力。
监制:刘丽君
策划:谢江涛
统筹:奥一新闻记者 管玉慧
采写:奥一新闻记者 刘婕
设计:郑柏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