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叶草18岁在线观看地址_成品人无套a直接观看入口_已满l8点此进入甸伊园蘑菇

好上学,职校招生与学历提升信息网。

分站导航

热点关注

好上学在线报名

在线咨询

8:00-22:00

当前位置:

好上学

>

职校资讯

>

招生要求

范围经济独立院校排名 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面,我们有哪些经验和问题? - ...

来源:好上学 ??时间:2024-10-27

今天,好上学小编为大家带来了范围经济独立院校排名 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面,我们有哪些经验和问题? - ...,希望能帮助到广大考生和家长,一起来看看吧!
范围经济独立院校排名 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面,我们有哪些经验和问题? - ...

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面,我们有哪些经验和问题? - ...

继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以后,党的*报告又进一步明确提出“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并明确强调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 中华文化 的国际影响力”。在文化软实力提升和文化影响力增强的过程中,当今时代与过去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尽管依靠*主导、*补贴的传统“文化交流”模式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文化出口的意义变得更为重要。
发达国家 在依靠文化出口提升文化软实力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早在“ 一战 ”期间,美国便极力推动本国电影占领世界电影市场;2006年4月28日,日本外相在《关于文化外交的新构想》中,明确提出“动漫外交”战略;2006年1月17日,韩国总理李海瓒主持会议,专门讨论的是“韩流”产品世界化问题。美国大片、日本动漫、“韩流”电视剧等等,都是在国际文化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文化产品,这些文化产品在走出国门的过程中,依靠的恰恰是文化出口的方式,它们能够占领世界文化市场,其中当然有着*这只“看不见的手”的背后推动,但更重要的是文化产品本身的强大竞争力。
第二,大城市(尤其是首都城市)在一国文化影响力提升过程中发挥着领头羊的作用。
吉布森等人的研究表明,当代文化生产在城乡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别,在就业、投资、产业集结等方面,大都市占据主导地位,并且,首都城市远远高于非首都的其他都市。在美国,50%以上的文化产业从业人员集中在人口100万以上的都市里,更严格地说,主要是集中在两个中心:纽约和洛杉矶。1998年, 悉尼 在文化产业方面提供的就业机会占到整个澳大利亚的30%以上,而悉尼文化产业的产值占到整个澳大利亚的32.2%。 从就业方面看,伦敦占整个英国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26.9% 。 瑞典 的文化经济从业人员(占全国职位总数的9%)大多集中在斯德格尔摩 。在日本,东京文化产业的从业人数占日本文化产业就业总数的16%。进入21 世纪以后,国际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更是呈现出跨国资本运作、产业结构高度提升、产业分布组群化态势,在一些国际性的大都市周边产生出带有全球意义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北京未来的工作重点。2006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为812亿元,占GDP比重10.3%,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北京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作为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首都城市,北京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一个正确选择。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向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面向国际市场、推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影响力提升,会对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提升起到非常重要的引领带动作用。
一、北京增强文化创意产业国际竞争力优势明显
(一)丰富、多元的文化资源
作为一个有着800 多年建都史、2000多年历史的城市,北京有着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北京不仅有 故宫 、颐和园等丰富的以物质为载体的文化,更有京剧、曲艺、美术工艺、传统医药、民俗等灿烂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使北京有了自己独特的符号,有了可供挖掘的历史文化金矿。除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外,北京也是 传统文化 与现代文化、 中国文化 与世界文化交汇处,并在这种多元交汇中呈现出独特的文化特色。北京有以中关村为代表的数字等高科技文化,有全国最大规模的书画、古玩等艺术品市场,更有全国最高水平的文体演出盛事。
丰富、多元的文化资源,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北京诸多文化行业在全国独占鳌头:北京地区出版的图书约占全国总量的1/2,音像制品占1/3,期刊占1/4,报纸占1/5,电视剧出品(部)集数和电影产量占全国1/3 以上。在出口方面,北京文化创意产品出口规模也日益扩大,尤其是软件、图书、影视等行业的产品出口量居全国前列。2001年北京文化产品出口量约占全国的30%;2004年约占40%,年增幅20%以上。2006年北京实现海关软件出口3.56亿美元,占全国海关软件出口的1/3。
(二)创新能力全国领先
创新能力是当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北京作为全国首都,不仅具有丰富、多元的文化资源,在科技创新、知识创新等方面也都位居全国前列。在专利授权量方面,2000年北京的专利授权量为5905件,2006年为11238件,增长了90.2%,其中发明专利2000年为1074件,2006年为3864件,增长了259.8%;在科技奖项获得方面,2005年,北京地区共获国家科学技术奖75项(通用项目),占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总数247项(通用项目)的30.4%。
北京的知识创新能力大大高于其它地区。在R&D投入上,2005年,北京科研机构共获得科技活动经费735亿元,占全国科技经费的14%,高居全国各地区之首。另外,北京的R&D投入逐年递增, 2006年达到5.8%,超出了同期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在科研项目上,北京地区近年来承担了大量的国家级科研项目,各项研究项目排名和经费使用均为全国第一。2004年承担的基础研究计划158项,占全国的41.7%,使用经费4.8亿元,占全国的46.1%;承担的 863计划 1227项,占全国的 32.1%,使用经费27.9亿元,占全国的30.0%;承担攻关计划716项,占全国的35.1%,使用经费20.0亿元,占全国的13.4%;承担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176项,占全国的12%,使用经费1.1亿元,占全国的13.4%。总之,北京的知识创新能力强大,在全国的优势十分明显。
(三)丰富的文化创意人才资源
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 创意资源丰富, 聚集了一大批享誉全国的文化名人、文学家、艺术家和大量创意人才。全国有400多个科技信息类研究院所及科技信息网络中心,大部分集中在北京地区。北京地区拥有独立信息机构50多个,占全国的10.7%。根据《2006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的数据,2005年北京地区拥有高等院校89所,科研机构350所,有科研活动的单位数目6481家,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有254家。北京市的人力科技资源占全国总科技人力资源的9.24%,其中高校科研人员和科研机构人员数量高居全国第一,远远超过其他地区。此外,北京每10万人中,大中专以上 文化程度 的人有1.7万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北京 两院院士 有706人;北京拥有全国1/3的研究生院、国家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北京培养的博士后占全国的1/3。丰富的文化创意人才资源,为北京做大做强文化创意产业, 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四)首都优势
北京作为首都,意味着被赋予了一个代表中国的象征符号,这个符号给北京带来的是一种巨大的吸引力和辐射力。首都优势是北京所特有的财富,是国内任何城市不可比拟、无法相争的 无形资产 。首先,首都优势为北京带来了巨大的“注意力”资源,这种“注意力”资源在当代社会可以形成一种强大的无形资产。其次,首都优势为北京带来了庞大的各种消费人流,其中,国内外高端人士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庞大的高端人员流动数量,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再次,首都优势为北京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形态的发展提供契机。如北京近年来兴起的会展业、总部经济,包括2008 年奥运会在北京举办带来的奥运经济,主要是靠首都优势实现的。
(五)文化创意机构数量众多,文化创意集聚区初具规模
《北京蓝皮书》 的相关数据表明,目前在全国573 家出版社中,有237 家在北京,占全国出版社总量的41.36%,而从出版量、种类上,北京市的图书出版业所占比例将近全国的一半,而且这个数字还在提高。由于北京拥有全国最集中的作者资源、媒体宣传资源和市场影响力,近年来,全国各地出版发行集团都纷纷北上,在北京建立分支机构,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在北京成立贝贝特公司、长江文艺出版社成立北京发行中心、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成立世纪文景图书公司等,这些都已经成为全国性的知名品牌。此外,相当一批外地的民营图书公司,也将企业总部迁往北京或在北京开展业务,如山东世纪天鸿、广东天时音像、福建厦门光合作用书房,以及四川、湖南、湖北等地的文化工作室等。
北京目前已经形成了海淀园的中关村文化创意产业先导基地、 石景山 数字娱乐产业基地、雍和文化园、电子城798 文化基地、北京DRC 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等多个创意产业集聚区。另外, 东城区 文化产业园区、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三辰卡通动漫网游产业基地、朝阳公园文化园区等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正在规划建设之中。
(六)奥运机遇
加拿大学者约翰·弗里德曼指出:“奥运会已经远远不只是(像始创时那样)关乎运动技能,至少从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开始,它已经变成了一桩大**。奥运会不仅把整个世界的注意力引向主办城市,而且正如所期盼的那样,在当地零售商、旅店以及其他服务者的口袋里留下了上亿的美钞。”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不仅能够为北京带来巨大的直接经济效益,更有长远的后续影响。奥运会使世界的目光集中在北京,为展示北京传统和东方文化神韵,扩大国际交流,推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与国际对接,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发展的不足与隐忧
在北京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下,近年来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国际影响力有了较大提升。但是,与纽约、东京、巴黎等国际化大都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在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一)战略定位有待明确,整体战略布局尚未形成
在全球化语境中,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应以世界大都市作为参照与直接竞争对象。因此,面向全球的、整体性的文化创意产业战略定位、战略布局非常重要。目前,北京市针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就整体而言,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国际化定位尚不明确,整体战略布局尚未形成。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在区域、全球应处于何种位置?面对伦敦、纽约、东京等文化创意产业发达的国际大都市,北京应采取何种战略步骤以应对其竞争?在起步较晚的情况下,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如何发挥后发优势?等等,对这些问题目前还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战略定位、发展路径和实施步骤。
(二)文化创意产业主体实力较弱,国际竞争力不足
企业是文化产品的*者和推广者,也是文化市场的开拓者,是文化市场的主体和跨国经营的承担者。没有名牌的企业就不可能打开国际文化贸易的局面,更不可能形成国际文化的竞争力。竞争,实际上是企业实力和创造力的一种较量,培育和造就名牌文化创意企业是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任务之一,唯有下工夫培育一批文化的名牌企业,才能担当起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国际竞争的重任。目前,北京的部分文化创意企业已经初具规模,在国内市场居于领先地位。但是,如果放眼全球,将时代华纳、迪斯尼等大型跨国集团作为比照对象,这些企业无论在规模、效益还是品牌方面,都难以与之直接竞争。
(三)配套服务有待健全
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企业大多将眼光放在国内市场,原因有三:第一,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文化市场已经形成了庞大的规模,仅面向国内市场便可获得足够利润;第二,由于文化历史悠久和前期市场培育不足的原因,我国文化产品在走出国门的过程中往往遭受较大的文化折扣,文化企业采取外向型发展会面临较大的风险;第三,我国文化创意企业绝大多数为中小企业,普遍缺乏资金、信息、管理经验和业务渠道,难以参与国际竞争。因此,我国外向型文化出口企业至今仍难以形成规模,难以获取规模经济效益,而规模经济效益恰恰是文化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来源。
北京集中了大量的文化创意企业,这些企业在北京市场也面临严峻的竞争压力,有很多企业迫切需要立足北京、面向国际市场,但是,由于*有关部门配套服务不够完善,使得它们在走向国际市场时面临资源、渠道、资金、法律服务等方面的诸多问题。
三、增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影响力的对策建议
(一)从城市营销的高度,制定增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影响力的整体战略
全球化时代,城市间竞争日益加剧。在这种情况下,城市营销的理念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大城市的重视。“城市营销”概念来源于菲利普·科特勒的“国家营销”概念。科特勒认为,国家其实是由消费者、*商、供应商和分销商的实际行为结合而成的一个整体。因此,国家也可以根据自身优势,像一个企业那样用心经营。由国家营销概念衍生而来的城市营销也力求将城市视为一个企业,将城市各种资源、产品和城市整体形象以现代市场营销的方法进行推广。
城市营销是一个综合概念,它是包括城市资源、产品、企业、品牌、文化氛围、投资环境乃至城市形象的全方位的营销。城市营销有三种主要的营销方式:一是“景点”营销,二是“项目”营销,三是系统整体营销。无论“景点”还是“项目”,都是静态的、局部的城市营销方式,只有系统整体营销才能真正体现城市整体形象和特征。
当今时代,在城市系统整体营销过程中,文化创意产业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首先,随着当代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城市(尤其是国际大都市)至关重要的产业型态。第二,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品能以直观形象的方式体现城市风貌和城市精神。第三,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强大的整合作用,可以形成相关产业链,从而带动相关产业链的整体营销。第四,文化创意产业对良好创意的孵化作用,也会为城市营销方式的更新产生推动。
目前,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已经充分认识到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意义,但并未将其与城市营销的整体进行整合。我们认为,在政策指定和实际运作过程中,应从城市营销的高度,制定增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影响力的整体战略,解决观念、机制和策略三个层面的问题。
在观念层面,应该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观与城市营销观念结合起来。在文化创意产业战略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城市”的整体意识和“营销”意识。文化创意产业强调创意的核心地位,强调它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城市形象提升过程中的整合效应,这是它与文化产业概念不同的关键所在。文化创意产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也要始终贯穿北京作为一个“城市”的整体意识。“营销”意识就是要变被动为主动,通过文化创意产业真正把城市整体形象“营销”出去。就国内目前的情况来看,对营销和贸易环节的忽视是一个普遍问题。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必须充分贯穿营销意识,将推动北京文化创意产品走向国内和国际市场作为重要战略环节。
在机制层面,应充分建立相关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推动表现北京城市形象的文化创意产品“走出去”。在目前中国文化贸易出于严重逆差的情况下,北京文化创意产品“走出去”既关乎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会对其他城市和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起到示范作用。建立鼓励相关文化创意产品“走出去”的激励机制,同时建立防止内部企业恶性竞争的制约机制。鼓励充分体现北京形象的文化创意产品生产,对好的文化创意产品给予奖励或补贴。建立相关协调机制,打破行业间、产业间的各种壁垒,以文化创意产业为龙头,以相关产业链为主体,以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和创造力为目标,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牢固树立“北京创意”的品牌。
在策略层面,在挖掘本市传统文化资源的同时,也应充分运用现代媒体和现代市场策略。北京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这是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优势,也是北京城市营销过程中的重点所在。在大众文化成为主要文化型态、文化贸易成为大势所趋的时代,这种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必须与现代媒体相结合,以此激活传统文化资源,并通过现代市场营销策略使之为世界所认知和了解。在文化创意产品的生产策略上,应强调以现代方式激活传统文化资源。在市场策略上,应变被动的“请进来”为“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在品牌策略上,应变单纯的产品品牌为“北京品牌”,以体现北京城市形象为核心,形成相关的系列品牌。
(二)尽快落实各项鼓励政策
自北京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以来,出台了各种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鼓励政策。在2006年10月发布的《北京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中,对促进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出口采取了出口退(免)税、奖励优秀出口企业、培育营销网络体系等各个方面的鼓励政策。从现有情况看,这些鼓励政策仍存在着规定不完善、落实不到位等种种不足。有关部门应根据产业、企业的现实,尽快落实资金、税收、法律援助、咨询服务等有关政策,使得各种鼓励不仅仅停留在文字上。
(三)整合产业资源,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产业对接,形成合力
从已有的经验来看,那些具有强大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产品,并不仅仅是因为产品本身的优势。在走向国际市场的初期,其背后往往存在政治和经济这两只“看不见的手”的强力推动。在政治推动方面,发达国家往往通过政治压力促使目标市场国开放本国文化市场,比如,美国便是利用WTO谈判等手段极力推动本国文化产品出口。在经济方面,那些国际竞争力强大的文化创意产品背后往往有着其他产业资本的推动,索尼、哥伦比亚、迪斯尼等大型跨国集团是这方面最好的例证,它们都是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为依托,使得文化创意产品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火车头”的作用。由此可见,没有强大的政治经济力量作为依托,文化创意产品很难在国际市场“一枝独秀”。
由于综合国力和中国发展理念等方面的原因,北京文化创意产品在增强国际影响力的过程中,借助政治压力不太现实。较为现实的做法是:积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对接,吸纳其他产业领域的资金、营销网络等资源,形成合力。这样,一方面可以解决文化创意产品与服务走出去过程中急待解决的各种资源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发挥文化创意产业的“火车头”作用,形成完整产业链条,从而实现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双赢。
(四)完善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机制,为国际贸易人才转轨提供便利
龙永图先生在谈到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时指出,中国文化产业“需要有国外生活、工作背景,取得过成功经验的,比较熟悉国外的*方式、营销渠道、发行放映的人才” 。相关人才缺乏,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影响力提升的瓶颈之一,北京也不例外。
目前,北京有多家高校开设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国际文化贸易等相关专业课程,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相关专业的设置过程中,我们更多地是注重相关文化、传媒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培养,在与经济、贸易对接方面存在较大欠缺。今后,在专业和课程设置方面,应着力解决文化与经济、贸易的对接,培养真正的“复合型”人才。
在完善相关专业和课程设置的同时,也应为外贸人才的交流、转向提供便利。与文化贸易相比,我国在其他产品贸易方面的经验和成就更多。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经验积累,我国在农产品、纺织品等领域拥有大量能够熟练从事国际贸易和应对相关问题的高端人才。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对外文化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充分利用其他领域已经成长起来的贸易人才是一条值得尝试的捷径。对内,可联合文化、外贸等有关部门,对优秀贸易人才进行登记备案,根据其意向选择对其进行文化创意产业的有关培训;对外,可由*部门牵线,促成国内机构与国外文化企业的联合、交流,邀请有关人员为国内非文化产业方面的高端贸易人才进行培训。另外,也可设立专门的培训和资格认证考试,定期组织其他领域的国际贸易人才参加。
(五)明确目标市场定位,针对目标市场加强调研与合作
一般物质产品的消费具有人类共通性,比如,中国纺织品物美价廉,这一点对于所有国家都是如此——不管是欧美发达国家还是非洲落后国家。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将按照同一质量标准进行生产的纺织品出口到不同国家。然而,对于文化创意产品来说则并非如此。文化创意产品以其中蕴涵的文化内容为根本,文化创意产品的内容若与目标市场国的价值观、审美趣味格格不入甚至背道而驰,该文化产品就不可能在目标市场国取得成功。因此,在推动北京文化创意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过程中,应首先明确目标市场定位,并针对目标市场加强调研与合作。
早在1927年,美国商务部便发布过一份由驻华使领馆人员提供的中国市场调研报告,该报告对“中国电影趣味”的把握相当细致,特别提醒制片人“三角恋爱和两代人冲突的题材因违反传统伦理而不受中国人欢迎”,还将“大团圆”、“善恶分明”等归纳为美国电影能够占据中国市场的原因。对目标市场国文化习惯、文化市场的深入了解,是美国文化产品能够风靡世界的原因之一。
在推动北京文化创意产品走出去的过程中,也必须有针对性地了解目标市场国的文化习惯和文化市场状况,做到有的放矢,根据目标市场国的实际情况*、发行文化产品,从而做到事半功倍,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在具体措施方面,可组建专业性调研机构,对世界各国文化市场进行深入调研,定期发布各国市场调研报告,供业界参考;在行政审批的过程中,也可将归国后提供演出总结报告、参展总结报告等国外市场信息作为条件,收集国外文化市场的有关情况,既方便管理部门的宏观统筹,也能在以后的有关申请中向申请企业提供建议和指导。
中国古人云:“借势胜于造势,借力强于发力。”加强与目标市场国的合作,挖掘合作方的资源优势,为我所用,将对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影响力的提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六)着力培育一批国际知名的大型文化创意企业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文化贸易的主导地位开始从一国*转向跨国公司。新闻集团、时代华纳、迪斯尼等大型跨国文化集团在国际文化市场中的垄断地位十分明显。在规模经济效应的作用下,这些大型跨国集团可以集中资本、技术和人才的优势,形成具有知识产权的产品链,然后以多种形式向全球的文化市场大量推出,获得竞争的优势。在跨国公司成为全球文化贸易真正主体的今天,国际文化市场竞争也成为一种“巨人”之间的竞争,如果没有自己的大型跨国文化公司,将难以真正实现“走出去”的战略目标。
鉴于北京市文化创意企业规模普遍不大,综合实力不强的问题,应鼓励本地企业之间、本地企业与国外企业之间的并购、重组,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企业集团。在企业整合充足的过程中,应将行政性整合与市场整合加以统一,使企业整合之后真正能够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益,改变国内文化企业整合的*运作模式,以免形成“大而不强”的局面。

如何提高文化软实力


范围经济独立院校排名 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面,我们有哪些经验和问题? - ... 继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以后,党的*报告又进一步明确提出“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并明确强调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在文化软实力提升和文化影响力增强的过程中,当今时代与过去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尽管依靠*主导、*补贴的传统“文化交流”模式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文化出口的意义变得更为重要。
发达国家 在依靠文化出口提升文化软实力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早在“ 一战 ”期间,美国便极力推动本国电影占领世界电影市场;2006年4月28日,日本外相在《关于文化外交的新构想》中,明确提出“动漫外交”战略;2006年1月17日,韩国总理李海瓒主持会议,专门讨论的是“韩流”产品世界化问题。美国大片、日本动漫、“韩流”电视剧等等,都是在国际文化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文化产品,这些文化产品在走出国门的过程中,依靠的恰恰是文化出口的方式,它们能够占领世界文化市场,其中当然有着*这只“看不见的手”的背后推动,但更重要的是文化产品本身的强大竞争力。
第二,大城市(尤其是首都城市)在一国文化影响力提升过程中发挥着领头羊的作用。
吉布森等人的研究表明,当代文化生产在城乡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别,在就业、投资、产业集结等方面,大都市占据主导地位,并且,首都城市远远高于非首都的其他都市。在美国,50%以上的文化产业从业人员集中在人口100万以上的都市里,更严格地说,主要是集中在两个中心:纽约和洛杉矶。1998年,悉尼在文化产业方面提供的就业机会占到整个澳大利亚的30%以上,而悉尼文化产业的产值占到整个澳大利亚的32.2%。 从就业方面看,伦敦占整个英国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26.9% 。 瑞典 的文化经济从业人员(占全国职位总数的9%)大多集中在斯德格尔摩 。在日本,东京文化产业的从业人数占日本文化产业就业总数的16%。进入21 世纪以后,国际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更是呈现出跨国资本运作、产业结构高度提升、产业分布组群化态势,在一些国际性的大都市周边产生出带有全球意义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北京未来的工作重点。2006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为812亿元,占GDP比重10.3%,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北京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作为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首都城市,北京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一个正确选择。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向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面向国际市场、推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影响力提升,会对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提升起到非常重要的引领带动作用。
一、北京增强文化创意产业国际竞争力优势明显
(一)丰富、多元的文化资源
作为一个有着800 多年建都史、2000多年历史的城市,北京有着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北京不仅有 故宫 、颐和园等丰富的以物质为载体的文化,更有京剧、曲艺、美术工艺、传统医药、民俗等灿烂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使北京有了自己独特的符号,有了可供挖掘的历史文化金矿。除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外,北京也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汇处,并在这种多元交汇中呈现出独特的文化特色。北京有以中关村为代表的数字等高科技文化,有全国最大规模的书画、古玩等艺术品市场,更有全国最高水平的文体演出盛事。
丰富、多元的文化资源,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北京诸多文化行业在全国独占鳌头:北京地区出版的图书约占全国总量的1/2,音像制品占1/3,期刊占1/4,报纸占1/5,电视剧出品(部)集数和电影产量占全国1/3 以上。在出口方面,北京文化创意产品出口规模也日益扩大,尤其是软件、图书、影视等行业的产品出口量居全国前列。2001年北京文化产品出口量约占全国的30%;2004年约占40%,年增幅20%以上。2006年北京实现海关软件出口3.56亿美元,占全国海关软件出口的1/3。
(二)创新能力全国领先
创新能力是当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北京作为全国首都,不仅具有丰富、多元的文化资源,在科技创新、知识创新等方面也都位居全国前列。在专利授权量方面,2000年北京的专利授权量为5905件,2006年为11238件,增长了90.2%,其中发明专利2000年为1074件,2006年为3864件,增长了259.8%;在科技奖项获得方面,2005年,北京地区共获国家科学技术奖75项(通用项目),占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总数247项(通用项目)的30.4%。
北京的知识创新能力大大高于其它地区。在R&D投入上,2005年,北京科研机构共获得科技活动经费735亿元,占全国科技经费的14%,高居全国各地区之首。另外,北京的R&D投入逐年递增, 2006年达到5.8%,超出了同期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在科研项目上,北京地区近年来承担了大量的国家级科研项目,各项研究项目排名和经费使用均为全国第一。2004年承担的基础研究计划158项,占全国的41.7%,使用经费4.8亿元,占全国的46.1%;承担的863计划1227项,占全国的 32.1%,使用经费27.9亿元,占全国的30.0%;承担攻关计划716项,占全国的35.1%,使用经费20.0亿元,占全国的13.4%;承担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176项,占全国的12%,使用经费1.1亿元,占全国的13.4%。总之,北京的知识创新能力强大,在全国的优势十分明显。
(三)丰富的文化创意人才资源
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 创意资源丰富, 聚集了一大批享誉全国的文化名人、文学家、艺术家和大量创意人才。全国有400多个科技信息类研究院所及科技信息网络中心,大部分集中在北京地区。北京地区拥有独立信息机构50多个,占全国的10.7%。根据《2006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的数据,2005年北京地区拥有高等院校89所,科研机构350所,有科研活动的单位数目6481家,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有254家。北京市的人力科技资源占全国总科技人力资源的9.24%,其中高校科研人员和科研机构人员数量高居全国第一,远远超过其他地区。此外,北京每10万人中,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有1.7万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北京两院院士有706人;北京拥有全国1/3的研究生院、国家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北京培养的博士后占全国的1/3。丰富的文化创意人才资源,为北京做大做强文化创意产业, 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四)首都优势
北京作为首都,意味着被赋予了一个代表中国的象征符号,这个符号给北京带来的是一种巨大的吸引力和辐射力。首都优势是北京所特有的财富,是国内任何城市不可比拟、无法相争的无形资产。首先,首都优势为北京带来了巨大的“注意力”资源,这种“注意力”资源在当代社会可以形成一种强大的无形资产。其次,首都优势为北京带来了庞大的各种消费人流,其中,国内外高端人士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庞大的高端人员流动数量,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再次,首都优势为北京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形态的发展提供契机。如北京近年来兴起的会展业、总部经济,包括2008 年奥运会在北京举办带来的奥运经济,主要是靠首都优势实现的。
(五)文化创意机构数量众多,文化创意集聚区初具规模
《北京蓝皮书》的相关数据表明,目前在全国573 家出版社中,有237 家在北京,占全国出版社总量的41.36%,而从出版量、种类上,北京市的图书出版业所占比例将近全国的一半,而且这个数字还在提高。由于北京拥有全国最集中的作者资源、媒体宣传资源和市场影响力,近年来,全国各地出版发行集团都纷纷北上,在北京建立分支机构,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在北京成立贝贝特公司、长江文艺出版社成立北京发行中心、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成立世纪文景图书公司等,这些都已经成为全国性的知名品牌。此外,相当一批外地的民营图书公司,也将企业总部迁往北京或在北京开展业务,如山东世纪天鸿、广东天时音像、福建厦门光合作用书房,以及四川、湖南、湖北等地的文化工作室等。
北京目前已经形成了海淀园的中关村文化创意产业先导基地、石景山数字娱乐产业基地、雍和文化园、电子城798 文化基地、北京DRC 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等多个创意产业集聚区。另外, 东城区 文化产业园区、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三辰卡通动漫网游产业基地、朝阳公园文化园区等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正在规划建设之中。
(六)奥运机遇
加拿大学者约翰·弗里德曼指出:“奥运会已经远远不只是(像始创时那样)关乎运动技能,至少从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开始,它已经变成了一桩大**。奥运会不仅把整个世界的注意力引向主办城市,而且正如所期盼的那样,在当地零售商、旅店以及其他服务者的口袋里留下了上亿的美钞。”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不仅能够为北京带来巨大的直接经济效益,更有长远的后续影响。奥运会使世界的目光集中在北京,为展示北京传统

如何才能增强我国文化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 百度...


范围经济独立院校排名 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面,我们有哪些经验和问题? - ... 继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以后,党的*报告又进一步明确提出“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并明确强调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在文化软实力提升和文化影响力增强的过程中,当今时代与过去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尽管依靠*主导、*补贴的传统“文化交流”模式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文化出口的意义变得更为重要。
发达国家在依靠文化出口提升文化软实力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早在“一战”期间,美国便极力推动本国电影占领世界电影市场;2006年4月28日,日本外相在《关于文化外交的新构想》中,明确提出“动漫外交”战略;2006年1月17日,韩国总理李海瓒主持会议,专门讨论的是“韩流”产品世界化问题。美国大片、日本动漫、“韩流”电视剧等等,都是在国际文化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文化产品,这些文化产品在走出国门的过程中,依靠的恰恰是文化出口的方式,它们能够占领世界文化市场,其中当然有着*这只“看不见的手”的背后推动,但更重要的是文化产品本身的强大竞争力。
第二,大城市(尤其是首都城市)在一国文化影响力提升过程中发挥着领头羊的作用。
吉布森等人的研究表明,当代文化生产在城乡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别,在就业、投资、产业集结等方面,大都市占据主导地位,并且,首都城市远远高于非首都的其他都市。在美国,50%以上的文化产业从业人员集中在人口100万以上的都市里,更严格地说,主要是集中在两个中心:纽约和洛杉矶。1998年,悉尼在文化产业方面提供的就业机会占到整个澳大利亚的30%以上,而悉尼文化产业的产值占到整个澳大利亚的32.2%。 从就业方面看,伦敦占整个英国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26.9% 。瑞典的文化经济从业人员(占全国职位总数的9%)大多集中在斯德格尔摩 。在日本,东京文化产业的从业人数占日本文化产业就业总数的16%。进入21 世纪以后,国际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更是呈现出跨国资本运作、产业结构高度提升、产业分布组群化态势,在一些国际性的大都市周边产生出带有全球意义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北京未来的工作重点。2006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为812亿元,占GDP比重10.3%,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北京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作为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首都城市,北京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一个正确选择。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向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面向国际市场、推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影响力提升,会对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提升起到非常重要的引领带动作用。
一、北京增强文化创意产业国际竞争力优势明显
(一)丰富、多元的文化资源
作为一个有着800 多年建都史、2000多年历史的城市,北京有着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北京不仅有故宫、颐和园等丰富的以物质为载体的文化,更有京剧、曲艺、美术工艺、传统医药、民俗等灿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使北京有了自己独特的符号,有了可供挖掘的历史文化金矿。除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外,北京也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汇处,并在这种多元交汇中呈现出独特的文化特色。北京有以中关村为代表的数字等高科技文化,有全国最大规模的书画、古玩等艺术品市场,更有全国最高水平的文体演出盛事。
丰富、多元的文化资源,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北京诸多文化行业在全国独占鳌头:北京地区出版的图书约占全国总量的1/2,音像制品占1/3,期刊占1/4,报纸占1/5,电视剧出品(部)集数和电影产量占全国1/3 以上。在出口方面,北京文化创意产品出口规模也日益扩大,尤其是软件、图书、影视等行业的产品出口量居全国前列。2001年北京文化产品出口量约占全国的30%;2004年约占40%,年增幅20%以上。2006年北京实现海关软件出口3.56亿美元,占全国海关软件出口的1/3。
(二)创新能力全国领先
创新能力是当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北京作为全国首都,不仅具有丰富、多元的文化资源,在科技创新、知识创新等方面也都位居全国前列。在专利授权量方面,2000年北京的专利授权量为5905件,2006年为11238件,增长了90.2%,其中发明专利2000年为1074件,2006年为3864件,增长了259.8%;在科技奖项获得方面,2005年,北京地区共获国家科学技术奖75项(通用项目),占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总数247项(通用项目)的30.4%。
北京的知识创新能力大大高于其它地区。在R&D投入上,2005年,北京科研机构共获得科技活动经费735亿元,占全国科技经费的14%,高居全国各地区之首。另外,北京的R&D投入逐年递增, 2006年达到5.8%,超出了同期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在科研项目上,北京地区近年来承担了大量的国家级科研项目,各项研究项目排名和经费使用均为全国第一。2004年承担的基础研究计划158项,占全国的41.7%,使用经费4.8亿元,占全国的46.1%;承担的863计划1227项,占全国的 32.1%,使用经费27.9亿元,占全国的30.0%;承担攻关计划716项,占全国的35.1%,使用经费20.0亿元,占全国的13.4%;承担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176项,占全国的12%,使用经费1.1亿元,占全国的13.4%。总之,北京的知识创新能力强大,在全国的优势十分明显。
(三)丰富的文化创意人才资源
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 创意资源丰富, 聚集了一大批享誉全国的文化名人、文学家、艺术家和大量创意人才。全国有400多个科技信息类研究院所及科技信息网络中心,大部分集中在北京地区。北京地区拥有独立信息机构50多个,占全国的10.7%。根据《2006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的数据,2005年北京地区拥有高等院校89所,科研机构350所,有科研活动的单位数目6481家,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有254家。北京市的人力科技资源占全国总科技人力资源的9.24%,其中高校科研人员和科研机构人员数量高居全国第一,远远超过其他地区。此外,北京每10万人中,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有1.7万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北京两院院士有706人;北京拥有全国1/3的研究生院、国家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北京培养的博士后占全国的1/3。丰富的文化创意人才资源,为北京做大做强文化创意产业, 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四)首都优势
北京作为首都,意味着被赋予了一个代表中国的象征符号,这个符号给北京带来的是一种巨大的吸引力和辐射力。首都优势是北京所特有的财富,是国内任何城市不可比拟、无法相争的无形资产。首先,首都优势为北京带来了巨大的“注意力”资源,这种“注意力”资源在当代社会可以形成一种强大的无形资产。其次,首都优势为北京带来了庞大的各种消费人流,其中,国内外高端人士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庞大的高端人员流动数量,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再次,首都优势为北京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形态的发展提供契机。如北京近年来兴起的会展业、总部经济,包括2008 年奥运会在北京举办带来的奥运经济,主要是靠首都优势实现的。
(五)文化创意机构数量众多,文化创意集聚区初具规模
《北京蓝皮书》的相关数据表明,目前在全国573 家出版社中,有237 家在北京,占全国出版社总量的41.36%,而从出版量、种类上,北京市的图书出版业所占比例将近全国的一半,而且这个数字还在提高。由于北京拥有全国最集中的作者资源、媒体宣传资源和市场影响力,近年来,全国各地出版发行集团都纷纷北上,在北京建立分支机构,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在北京成立贝贝特公司、长江文艺出版社成立北京发行中心、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成立世纪文景图书公司等,这些都已经成为全国性的知名品牌。此外,相当一批外地的民营图书公司,也将企业总部迁往北京或在北京开展业务,如山东世纪天鸿、广东天时音像、福建厦门光合作用书房,以及四川、湖南、湖北等地的文化工作室等。
北京目前已经形成了海淀园的中关村文化创意产业先导基地、石景山数字娱乐产业基地、雍和文化园、电子城798 文化基地、北京DRC 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等多个创意产业集聚区。另外,东城区文化产业园区、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三辰卡通动漫网游产业基地、朝阳公园文化园区等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正在规划建设之中。
(六)奥运机遇
加拿大学者约翰·弗里德曼指出:“奥运会已经远远不只是(像始创时那样)关乎运动技能,至少从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开始,它已经变成了一桩大**。奥运会不仅把整个世界的注意力引向主办城市,而且正如所期盼的那样,在当地零售商、旅店以及其他服务者的口袋里留下了上亿的美钞。”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不仅能够为北京带来巨大的直接经济效益,更有长远的后续影响。奥运会使世界的目光集中在北京,为展示北京传统和东方文化神韵,扩大国际交流,推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与国际对接,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发展的不足与隐忧
在北京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下,近年来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国际影响力有了较大提升。但是,与纽约、东京、巴黎等国际化大都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在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一)战略定位有待明确,整体战略布局尚未形成
在全球化语境中,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应以世界大都市作为参照与直接竞争对象。因此,面向全球的、整体性的文化创意产业战略定位、战略布局非常重要。目前,北京市针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就整体而言,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国际化定位尚不明确,整体战略布局尚未形成。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在区域、全球应处于何种位置?面对伦敦、纽约、东京等文化创意产业发达的国际大都市,北京应采取何种战略步骤以应对其竞争?在起步较晚的情况下,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如何发挥后发优势?等等,对这些问题目前还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战略定位、发展路径和实施步骤。
(二)文化创意产业主体实力较弱,国际竞争力不足
企业是文化产品的*者和推广者,也是文化市场的开拓者,是文化市场的主体和跨国经营的承担者。没有名牌的企业就不可能打开国际文化贸易的局面,更不可能形成国际文化的竞争力。竞争,实际上是企业实力和创造力的一种较量,培育和造就名牌文化创意企业是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任务之一,唯有下工夫培育一批文化的名牌企业,才能担当起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国际竞争的重任。目前,北京的部分文化创意企业已经初具规模,在国内市场居于领先地位。但是,如果放眼全球,将时代华纳、迪斯尼等大型跨国集团作为比照对象,这些企业无论在规模、效益还是品牌方面,都难以与之直接竞争。
(三)配套服务有待健全
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企业大多将眼光放在国内市场,原因有三:第一,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文化市场已经形成了庞大的规模,仅面向国内市场便可获得足够利润;第二,由于文化历史悠久和前期市场培育不足的原因,我国文化产品在走出国门的过程中往往遭受较大的文化折扣,文化企业采取外向型发展会面临较大的风险;第三,我国文化创意企业绝大多数为中小企业,普遍缺乏资金、信息、管理经验和业务渠道,难以参与国际竞争。因此,我国外向型文化出口企业至今仍难以形成规模,难以获取规模经济效益,而规模经济效益恰恰是文化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来源。
北京集中了大量的文化创意企业,这些企业在北京市场也面临严峻的竞争压力,有很多企业迫切需要立足北京、面向国际市场,但是,由于*有关部门配套服务不够完善,使得它们在走向国际市场时面临资源、渠道、资金、法律服务等方面的诸多问题。
三、增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影响力的对策建议
(一)从城市营销的高度,制定增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影响力的整体战略
全球化时代,城市间竞争日益加剧。在这种情况下,城市营销的理念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大城市的重视。“城市营销”概念来源于菲利普·科特勒的“国家营销”概念。科特勒认为,国家其实是由消费者、*商、供应商和分销商的实际行为结合而成的一个整体。因此,国家也可以根据自身优势,像一个企业那样用心经营。由国家营销概念衍生而来的城市营销也力求将城市视为一个企业,将城市各种资源、产品和城市整体形象以现代市场营销的方法进行推广。
城市营销是一个综合概念,它是包括城市资源、产品、企业、品牌、文化氛围、投资环境乃至城市形象的全方位的营销。城市营销有三种主要的营销方式:一是“景点”营销,二是“项目”营销,三是系统整体营销。无论“景点”还是“项目”,都是静态的、局部的城市营销方式,只有系统整体营销才能真正体现城市整体形象和特征。
当今时代,在城市系统整体营销过程中,文化创意产业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首先,随着当代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城市(尤其是国际大都市)至关重要的产业型态。第二,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品能以直观形象的方式体现城市风貌和城市精神。第三,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强大的整合作用,可以形成相关产业链,从而带动相关产业链的整体营销。第四,文化创意产业对良好创意的孵化作用,也会为城市营销方式的更新产生推动。
目前,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已经充分认识到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意义,但并未将其与城市营销的整体进行整合。我们认为,在政策指定和实际运作过程中,应从城市营销的高度,制定增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影响力的整体战略,解决观念、机制和策略三个层面的问题。
在观念层面,应该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观与城市营销观念结合起来。在文化创意产业战略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城市”的整体意识和“营销”意识。文化创意产业强调创意的核心地位,强调它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城市形象提升过程中的整合效应,这是它与文化产业概念不同的关键所在。文化创意产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也要始终贯穿北京作为一个“城市”的整体意识。“营销”意识就是要变被动为主动,通过文化创意产业真正把城市整体形象“营销”出去。就国内目前的情况来看,对营销和贸易环节的忽视是一个普遍问题。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必须充分贯穿营销意识,将推动北京文化创意产品走向国内和国际市场作为重要战略环节。
在机制层面,应充分建立相关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推动表现北京城市形象的文化创意产品“走出去”。在目前中国文化贸易出于严重逆差的情况下,北京文化创意产品“走出去”既关乎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会对其他城市和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起到示范作用。建立鼓励相关文化创意产品“走出去”的激励机制,同时建立防止内部企业恶性竞争的制约机制。鼓励充分体现北京形象的文化创意产品生产,对好的文化创意产品给予奖励或补贴。建立相关协调机制,打破行业间、产业间的各种壁垒,以文化创意产业为龙头,以相关产业链为主体,以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和创造力为目标,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牢固树立“北京创意”的品牌。
在策略层面,在挖掘本市传统文化资源的同时,也应充分运用现代媒体和现代市场策略。北京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这是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优势,也是北京城市营销过程中的重点所在。在大众文化成为主要文化型态、文化贸易成为大势所趋的时代,这种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必须与现代媒体相结合,以此激活传统文化资源,并通过现代市场营销策略使之为世界所认知和了解。在文化创意产品的生产策略上,应强调以现代方式激活传统文化资源。在市场策略上,应变被动的“请进来”为“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在品牌策略上,应变单纯的产品品牌为“北京品牌”,以体现北京城市形象为核心,形成相关的系列品牌。
(二)尽快落实各项鼓励政策
自北京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以来,出台了各种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鼓励政策。在2006年10月发布的《北京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中,对促进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出口采取了出口退(免)税、奖励优秀出口企业、培育营销网络体系等各个方面的鼓励政策。从现有情况看,这些鼓励政策仍存在着规定不完善、落实不到位等种种不足。有关部门应根据产业、企业的现实,尽快落实资金、税收、法律援助、咨询服务等有关政策,使得各种鼓励不仅仅停留在文字上。
(三)整合产业资源,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产业对接,形成合力
从已有的经验来看,那些具有强大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产品,并不仅仅是因为产品本身的优势。在走向国际市场的初期,其背后往往存在政治和经济这两只“看不见的手”的强力推动。在政治推动方面,发达国家往往通过政治压力促使目标市场国开放本国文化市场,比如,美国便是利用WTO谈判等手段极力推动本国文化产品出口。在经济方面,那些国际竞争力强大的文化创意产品背后往往有着其他产业资本的推动,索尼、哥伦比亚、迪斯尼等大型跨国集团是这方面最好的例证,它们都是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为依托,使得文化创意产品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火车头”的作用。由此可见,没有强大的政治经济力量作为依托,文化创意产品很难在国际市场“一枝独秀”。
由于综合国力和中国发展理念等方面的原因,北京文化创意产品在增强国际影响力的过程中,借助政治压力不太现实。较为现实的做法是:积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对接,吸纳其他产业领域的资金、营销网络等资源,形成合力。这样,一方面可以解决文化创意产品与服务走出去过程中急待解决的各种资源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发挥文化创意产业的“火车头”作用,形成完整产业链条,从而实现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双赢。
(四)完善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机制,为国际贸易人才转轨提供便利
龙永图先生在谈到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时指出,中国文化产业“需要有国外生活、工作背景,取得过成功经验的,比较熟悉国外的*方式、营销渠道、发行放映的人才” 。相关人才缺乏,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影响力提升的瓶颈之一,北京也不例外。
目前,北京有多家高校开设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国际文化贸易等相关专业课程,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相关专业的设置过程中,我们更多地是注重相关文化、传媒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培养,在与经济、贸易对接方面存在较大欠缺。今后,在专业和课程设置方面,应着力解决文化与经济、贸易的对接,培养真正的“复合型”人才。
在完善相关专业和课程设置的同时,也应为外贸人才的交流、转向提供便利。与文化贸易相比,我国在其他产品贸易方面的经验和成就更多。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经验积累,我国在农产品、纺织品等领域拥有大量能够熟练从事国际贸易和应对相关问题的高端人才。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对外文化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充分利用其他领域已经成长起来的贸易人才是一条值得尝试的捷径。对内,可联合文化、外贸等有关部门,对优秀贸易人才进行登记备案,根据其意向选择对其进行文化创意产业的有关培训;对外,可由*部门牵线,促成国内机构与国外文化企业的联合、交流,邀请有关人员为国内非文化产业方面的高端贸易人才进行培训。另外,也可设立专门的培训和资格认证考试,定期组织其他领域的国际贸易人才参加。
(五)明确目标市场定位,针对目标市场加强调研与合作
一般物质产品的消费具有人类共通性,比如,中国纺织品物美价廉,这一点对于所有国家都是如此——不管是欧美发达国家还是非洲落后国家。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将按照同一质量标准进行生产的纺织品出口到不同国家。然而,对于文化创意产品来说则并非如此。文化创意产品以其中蕴涵的文化内容为根本,文化创意产品的内容若与目标市场国的价值观、审美趣味格格不入甚至背道而驰,该文化产品就不可能在目标市场国取得成功。因此,在推动北京文化创意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过程中,应首先明确目标市场定位,并针对目标市场加强调研与合作。
早在1927年,美国商务部便发布过一份由驻华使领馆人员提供的中国市场调研报告,该报告对“中国电影趣味”的把握相当细致,特别提醒制片人“三角恋爱和两代人冲突的题材因违反传统伦理而不受中国人欢迎”,还将“大团圆”、“善恶分明”等归纳为美国电影能够占据中国市场的原因。对目标市场国文化习惯、文化市场的深入了解,是美国文化产品能够风靡世界的原因之一。
在推动北京文化创意产品走出去的过程中,也必须有针对性地了解目标市场国的文化习惯和文化市场状况,做到有的放矢,根据目标市场国的实际情况*、发行文化产品,从而做到事半功倍,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在具体措施方面,可组建专业性调研机构,对世界各国文化市场进行深入调研,定期发布各国市场调研报告,供业界参考;在行政审批的过程中,也可将归国后提供演出总结报告、参展总结报告等国外市场信息作为条件,收集国外文化市场的有关情况,既方便管理部门的宏观统筹,也能在以后的有关申请中向申请企业提供建议和指导。
中国古人云:“借势胜于造势,借力强于发力。”加强与目标市场国的合作,挖掘合作方的资源优势,为我所用,将对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影响力的提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六)着力培育一批国际知名的大型文化创意企业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文化贸易的主导地位开始从一国*转向跨国公司。新闻集团、时代华纳、迪斯尼等大型跨国文化集团在国际文化市场中的垄断地位十分明显。在规模经济效应的作用下,这些大型跨国集团可以集中资本、技术和人才的优势,形成具有知识产权的产品链,然后以多种形式向全球的文化市场大量推出,获得竞争的优势。在跨国公司成为全球文化贸易真正主体的今天,国际文化市场竞争也成为一种“巨人”之间的竞争,如果没有自己的大型跨国文化公司,将难以真正实现“走出去”的战略目标。
鉴于北京市文化创意企业规模普遍不大,综合实力不强的问题,应鼓励本地企业之间、本地企业与国外企业之间的并购、重组,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企业集团。在企业整合充足的过程中,应将行政性整合与市场整合加以统一,使企业整合之后真正能够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益,改变国内文化企业整合的*运作模式,以免形成“大而不强”的局面。

如何才能增强我国文化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 百度...


范围经济独立院校排名 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面,我们有哪些经验和问题? - ... 首先我认为,你必须的要了解国际商场上面需要什么,其实竞争力说白了,也就是说国际上*你东西的人多还是少。之后,你必须要明白我国的文化产品与国际上市场需求有什么结合点。再则,你必须了解同类产品中他们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势是什么。
在谈,根据不同的国际消费人群要制定不同的对应产品。要壮大文化产品的声势,要致力于打造知名的牌子,让国际上一提到中国,就知道你这个牌子。
产品要过硬,技术,服务,质量,售后。
注重打造产品的和公司的硬实力。硬实力才是企业发展也产品制胜的关键。

看我打不少字了,采纳了吧。

如何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

1.要建构与城市、区域相适应的、独有的特色文化创新地标,为提升“ 文化软实力 ”建设结构化象征实物。 千帆竞发,启航合肥新征程
2.要有创造具体的推进模式与行动逻辑,让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区域在“文化软实力”提升
3.要深刻挖掘地方文化和历史集体记忆,深化“地点精神”的创造。
4.提升市民整体文化素质和文化修养来推进社会整体的一体化。

以上就是好上学整理的范围经济独立院校排名 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面,我们有哪些经验和问题? - ...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好上学。

标签:??????

分享:

qq好友分享 QQ空间分享 新浪微博分享 微信分享 更多分享方式

热招院校推荐

更多院校>
(c)2024 qianjiang.escuela5onlin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 联系我们 | 浙ICP备2023018783号
黎城县| 太谷县| 淳安县| 霍州市| 鹰潭市| 蒲城县| 巍山| 安塞县| 炉霍县| 临夏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