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制造业高端突破的奋进历程中,新材料的先行崛起已经成为一股独特而强劲的力量。正所谓产业升级材料先行,材料的突破是行业装备创新、设计创新、工艺创新、产品创新的源头和先导,材料的迭代创新推动着产业体系的重构与升级。有没有高端材料的生产能力,已经成为检验一个国家制造业是否高端的关键标准。
基于此,工信部自2016年牵头启动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以来,就将新材料列入关注重点之一。2019年6月,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应运而生,并在明确关键技术创新路线图、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及转化、开创纤维材料应用新格局等层面不断探索,为中国制造业迈向高端提供了强大助力。
融合创新“深探”:创新链激活产业链
“材料的质量决定着产业体系的质量,材料的范围决定着产业应用的范围,材料的高度决定着产业创新的高度。纤维的多元化、精细化发展驱动着产业应用的深化与延伸,纤维材料的创新是理论研究、技术创新和市场实践的高度集成。”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认为,作为产业最源头最根本的创新,纤维的发展牵引着研究体系和工具的更新。
作为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进功能纤维是基于材料、机械等领域的技术突破与交叉融合,有超高性能、高性价比、高附加值、高产业拉动效应以及低碳绿色等优异特性,能够对传统产业起到颠覆性、革命性的提升效果。
从世界范围来看,全球纤维材料产业依托各国自身优势,争相抢占各细分领域的战略制高点,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加大先进功能纤维的研发力度。
“目前,先进功能纤维全球销售额已超50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0%,在先进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增长潜力,将成为未来全球制造业发展战略的必争高地。”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牵头单位——盛虹控股集团董事长缪汉根认为,在该领域中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数据显示,中国纺织纤维材料供给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都实现了历史性飞跃。2020年,我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达5800万吨,占世界比重的50%以上,化纤产量占世界比重超过70%。规模优势和全产业链闭环的创新生态使得我国纤维材料创新从“跟跑”进入“跟跑、并跑、领跑”并存阶段。
工信部相关人士表示,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作为纺织领域重要创新载体和平台,旨在围绕高端用纤维及纺织品等领域重大需求,组织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突破及成果转化,推动化纤及纺织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在过去两年多时间里,中心为行业提供了跨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工程验证与产业化支撑,大大提升我国纤维新材料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从化纤油剂产业化、无锑纤维和阻燃纤维研发等关键共性技术的攻关到协同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搭建,从落实用于技术开发、测试验证、中试孵化、成果转化、投融资和人才培养等能力建设到未来可持续发展蓝图的擘画,随着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规划的不断推进,我国纤维材料的创新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
三大体系“深构”:强化战略科技力量
“建设好这个重要的平台载体,充分聚合行业内最优质的创新资源,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加速创新成果的应用转化,是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所有成员的使命。”缪汉根介绍,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目前已经建立了以首席科学家——东华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等7位行业领域顶尖院士领衔的战略咨询委员会,并根据研发方向和致力于攻克的关键共性技术,配备了8个运营、技术双负责人制的顶尖创新技术团队,吸纳了213名科技人员。
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还凝聚了一批成长良好、创新活力高和在相关细分产业领域具有领先水平的创新型企业。作为中心牵头组建方的盛虹集团近年来陆续搭建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一系列科研创新平台,形成了支撑创新发展的“最强大脑”,并在超细纤维等领域的核心技术方面不断打破国际垄断。今年年底,投资达677亿元的盛虹16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将投产,盛虹集团有望实现从“一滴油”到“一根丝”的上下游全面贯通。
与此同时,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所在地江苏也为产业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江苏省工信厅副厅长池宇表示,纺织产业及化纤产业是江苏省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优势,江苏已形成了密切协作配套的企业生态圈,培育了一批特色化专业市场。未来,江苏将持续给予鼎力支持,助力开展共性关键技术和竞争前沿技术研发,瞄准新原理、新工艺、新技术,补短板、锻长链,积极实施技术转移和扩散。
成立两年多来,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成员积极投入创新资源、整合创新要素,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突破并进入成果转化阶段。围绕功能纤维新材料、高端用纤维材料及纺织品、前沿纤维新材料等方向,中心已经建立起以“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国家级纺织品检测中心”等为支撑的技术创新供给体系。股东单位从9家增加至14家,创新联盟单位从15家增至133家,涵盖了国内纺织纤维完整产业链,搭建起深度合作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中心瞄准先进功能纤维与信息、机械、生物等学科领域,进行技术突破与交叉融合,开展了一系列能力建设,探索搭建以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的融合创新体系。
技术创新供给体系、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融合创新体系这三大体系的搭建,实现从点到面,从单一环节到产业生态的全覆盖,为行业提供跨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工程验证与产业化支撑,对强化先进功能纤维领域的战略科技力量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掌握发展主动权,提升我国先进功能纤维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增添了强劲动能。
应用生态“深拓”:催生跨界协同蝶变
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的相关政策均明确提出,要布局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性创新高地,攻克短板,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发展包括新材料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的确,与世界一流强国相比,我国纤维新材料发展仍有差距,关键共性技术供给不足,不少高精尖领域仍是瓶颈。在一段时间内,关键材料及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成果转化断盲点多、产业化比例低等问题,仍将继续存在。在此背景下,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如何以“关键技术创新路线图”为牵引,打造创新应用生态,完成跨界协同创新生态链之“蝶变”?
缪汉根表示,中心将围绕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建设要求,重点打造“一个中试基地”,搭建“四个重点实验室”“三个服务平台”,加速“四个科研成果应用转化”。
孙瑞哲建议,中心要以质量为核心,加快形成引领性战略科技力量,加强顶层规划,聚焦关键领域创新。加强基础研究与技术积累,注重原始创新。充分融入数字经济,推动纤维制造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与技术迭代能力的提升。要以效率为核心,着力打造协同型产业创新生态。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各类创新资源的高效衔接与集成。深度合作与协同,提升产业整体创新效能。加快公共数据平台、技术协同平台的建设,要以价值为核心,逐步完善市场化的成果转化体系。坚持需求导向、应用导向的技术创新,加快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融合,科学评估技术的潜力与成熟度,精细化地推动产业化、商业化进程。以“一需多材”和“一材多用”为引导,形成需求牵引供给的良性循环。
工信部相关人士亦表示,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肩负产业创新重要使命,还需要继续瞄准前沿技术、关键共性技术持续进行攻关和突破,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统筹上下游创新主体联合推进重大科技项目研发转化,形成创新合力,提升国家级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凝聚力引领力,组织好关键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科技项目实施,以化纤材料创新推进纺织全产业链创新发展。